石油学院科研团队组建统计表 |
序号 | 科研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研究方向及特色 |
1 | 能源与环境催化科技创新团队 | 甄延忠 | 团队聚焦国家能源与环境保护重大战略需求,以解决油气田开发领域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为牵引,集研发经验和工程背景于一体,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手段,突出油气田开发、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环境工程等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重点围绕油气田开发功能材料、煤基新材料、光电催化制备氢气等方向开展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贡献科技力量。 |
2 | 延安大学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 | 牛志睿 | 团队暂时主攻“热化学转化农业废弃物制备肥料及土壤改良剂”和“热化学转化农业废弃物制备环境多功能材料”两个研究方向。形成了从创新性基础理论研发到切合陕北实际情况应用的闭环体系。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受到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
3 | 非常规油气藏高效改造与提高采收率研究团队 | 蒲春生/黄飞飞 | 团队围绕低渗、特低渗、致密油藏及页岩油藏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改造与提高采收率,系统开展储层地质特征、岩石力学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发新型压裂液体系、优化储层改造方法,并针对改造前后储层渗流特征进行开发方式优化,以期形成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油藏高效开发技术体系。 |
4 | 陕北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及提高采收率团队 | 崔强 | 本团队研究工作旨在提高陕北低渗透油藏的经济效益及最终采收率。 |
5 | 油气田开发创新团队(延安市致密油气勘探开发团队) | 吴小斌 | 主要研究方向: (1 )储层评价及有利区预测; (2 )油气藏开发(精细描述三维建模和数模一体化技术); (3) 渗流机理及开发动态评价研究; (4) 特低渗储层敏感性评价及储层保护技术; (5) 页岩气等非常规储层物性参数测试分析、成藏机理及目标区优选。 |
6 | 低渗透-致密油油藏剩余油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团队 | 张添锦 | 团队主要研究低渗透致密油藏剩余油开发关键技术,在低渗-特低渗及致密油油藏精细描述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油藏三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技术,开展空泡沫驱,氮气驱,裸眼井区二次开发技术开发剩余油关键技术研究工作。主要解决以下问题:在行业应用方面,解决了延长油田低渗和致密油的开发难题,通过研究低渗透和致密油油藏沉积及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为油田制定了正确的开发和开发调整方案,明确了开发方向和调整措施,确定了开发方式和方案部署,并优化了注采井网,优选出适于区块开发及生产需要的科学、实用的工艺技术,编制科学合理的总体开发工程方案,有效地动用低渗透油藏,实现了油藏的高水平开发,并为延长油田新区开发和老区调整提供了示范作用,为油田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7 | 能源与环境催化科技创新团队 | 甄延忠 | 团队聚焦国家能源与环境保护重大战略需求,以解决油气田开发领域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为牵引,集研发经验和工程背景于一体,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手段,突出油气田开发、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环境工程等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重点围绕油气田开发功能材料、煤基新材料、光电催化制备氢气等方向开展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贡献科技力量。 |
8 | 油气增采及复杂流体采输流动保障科研创新团队 | 王帅 | 主要特色及研究方向: (1)油气集输多相流动保障技术(包括流动、腐蚀、安全等); (2)多相流动仿真模拟及高性能数值计算; (3)原油乳化/破乳、纳米流体渗吸驱油技术; (4)油气管道数字化与智能化控制技术; (5)二氧化碳CCUS及管输流动保障(储备技术)。 |
9 | 陕西工业数字化创新研究团队 | 郭西水 | 围绕陕西省工业数字化的基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在数据监测硬件研发、能耗管控软件应用技术研究、地质三维数字化解决技术研发、油气田三维仿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从科研、应用、发展等角度探索石油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提升客户信息化建设水平,为油气田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持。拓展陕西工业数字化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 |
10 | 油气成藏机理及油气潜力评价团队 | 范柏江 | 主要研究方向 (1)页岩油气生排运机制与富集过程; (2)致密油成藏机制与成藏过程; (3)油气资源及油气储量评价; (4)非常规油气的测试技术追踪与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