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领域简介
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建立于2012年开设的化学工艺(油气田开发与环境保护方向)。本学位点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结合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需求,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坚持以致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以油气田环境修复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的环境工程为学科方向,为陕北地区石油石化行业和环境保护企业培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本学位点教师队伍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和能力,科研特色鲜明。经过多年发展,融合油气地质、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基础和应用学科,建立了集科研、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体系,拥有油气资源高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校企“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延能-延大综合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陕西省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延安市资源绿色开发与高值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延安市石油化工承压设备安全工程和延安市环境检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市级教学、科研平台。近五年,主持国家级、横向课题等项目71项,到账科研经费1276.9万元,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获得省级科技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30件,出版专著3部。与延长石油集团、延安水务环保集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建成10个专业实践实训基地,能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掌握资源与环境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工程)的基础理论、现代化技术手段,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某一方向能够独立担负基础理论探索、工程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和工程管理等任务,具有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 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方面:本专业工程硕士应掌握政治与人文知识、工具类知识(如:数学、外语、计算机等)等基本的公共基础知识;掌握资源与环境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研究领域的技术现状及国际学术前沿,在信息采集与处理、工程项目管理(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环境监测、污染防治等方面具有较为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为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
3. 外语水平: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环境工程
原油污染土壤环境修复、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环境监测。
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油气藏描述技术与方法、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技术、油气田增产改造理论与技术、提高采收率与油田化学、油气集输与处理技术。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 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5年。
五、学分要求
总学分 | 课程学习 | 专业实践环节 | 体育教育环节 | 美育教育环节 | 劳动教育环节 |
≥35 | ≥26 | ≥6 | 1 | 1 | 1 |
六、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应获得的总学分不得少于35学分, 课程学分不少于26学分,其中公共课5学分,专业基础课7学分,选修环节不少于14学分。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 时 | 学 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方式 | 开课学院 | 备注 |
公共课(5学分) | 1071911 | 英语1 | 36 | 2 | 1 | 考试 | 外语学院 |
|
1071913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1 | 考试 | 马院 |
1071914 |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与延安精神 | 18 | 1 | 1 | 考查 | 马院 |
专业基础课(7学分) | 08570001 | 数值分析 | 36 | 2 | 1 | 考试 | 石油学院 |
|
08570002 | 资源与环境研究进展 | 18 | 1 | 1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170041 | 高等油藏工程 | 36 | 2 | 1 | 考试 | 石油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08570003 | 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技术 | 36 | 2 | 1 | 考试 | 石油学院 |
08170035 | 高等环境化学 | 36 | 2 | 1 | 考试 | 石油学院 | 环境工程 |
08570004 | 仪器分析技术与应用 | 36 | 2 | 1 | 考试 | 石油学院 |
选修课(至少选14学分) | 08170042 | 高等渗流力学 | 36 | 2 | 1 | 考查 | 石油学院 |
|
08170043 | 界面化学 | 36 | 2 | 1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05 | 高等油层物理 | 36 | 2 | 1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06 | 油气藏数值模拟技术 | 36 | 2 | 1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07 | 环境材料与制备 | 36 | 2 | 1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08 |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 36 | 2 | 1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09 | 土壤污染与防治技术 | 36 | 2 | 1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10 | 环境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36 | 2 | 1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11 | 油气管道运行模拟 | 36 | 2 | 1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12 | 油气管道流动保障技术 | 36 | 2 | 1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13 | 油气储运测试技术 | 36 | 2 | 1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14 | 油气储运工程优化设计 | 36 | 2 | 1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15 | 储层评价 | 36 | 2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170040 | 高等石油地质学 | 36 | 2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16 | 油气藏动态分析 | 36 | 2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17 | 采油化学技术 | 36 | 2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18 | 油气井系统分析与设计 | 36 | 2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19 | 环境膜技术与应用 | 36 | 2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170036 |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36 | 2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20 | 石化行业污染控制技术 | 36 | 2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21 | 油气田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 36 | 2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22 | 煤化工行业污染控制技术 | 36 | 2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23 | 生态恢复原理与实践 | 36 | 2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170026 | 安全与环境工程导论 | 36 | 2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170039 | 环境规划与管理 | 36 | 2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24 | 腐蚀理论与控制技 | 36 | 2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25 | 智慧油田/智慧管道 | 36 | 2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专业实践(6学分) | 08570026 | 工程实践 |
| 6 | 3 | 考查 | 石油学院 |
体美劳教育(3学分) | 1071918 | 体育教育环节 |
| 1 | 1-6 | 考查 | 石油学院 |
|
美育教育环节 |
| 1 | 1-6 | 考查 | 石油学院 |
|
劳动教育环节 |
| 1 | 1-6 | 考查 | 石油学院 |
|
补修课 | 08570030 | 钻井与完井工程 |
|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至少选2门 |
08570031 | 采油工程 |
|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32 | 油藏工程 |
|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08570033 | 环境工程学 |
|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环境工程 |
08570034 | 环境管理与环境法 |
|
| 2 | 考查 | 石油学院 |
七、必修环节
1.专业实践(6学分)
专业实践包括工程实践与学术活动两项内容, 其中, 工程实践为 5 学分, 学术活动为 1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工程实践:工程实践是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要密切结学位论文工作,鼓励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通过实践环节达到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 个月,不具有 2 年企业工作经历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 1 年。
实践形式可多样化,实践环节包括企业实践、现场调研、课题研究等形式, 实践方案和内容可根据实践形式由校内导师或校内及企业导师决定,实践成果可服务于实践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高效生产等。 实践可在校内研究所(室) 或校外联合培养基地等科研平台进行。实践结束应撰写实践总结报告,报告要有一定的深度、独到的见解,指导教师根据实践报告成果水平给出成绩。
(2)学术活动:研究生提交答辩申请前应结合自己的论文工作在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范围内作学术报告至少1次,聆听学术报告至少 6 次。提交答辩申请前,研究生应将学术活动登记表提交导师,由导师评定成绩,通过者获 1 学分。
2. 体育活动(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填写登记表,每学年至少10次,由学院负责记录考核存档,合格者获得1学分。
3. 美育活动(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有关音乐、美术、书法、文学、艺术等活动,填写登记表,每学年至少10次,由学院负责记录考核存档,合格者获得1学分。
4. 劳动教育(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各种劳动或接受劳动技能教育,填写登记表,每学年至少10次,由学院负责记录考核存档,合格者获得1学分
八、学位论文环节
1. 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具体办法按《延安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及筛选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中期检查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的学分和成绩、开题报告等。
1)思想政治
考核研究生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学习与工作态度、尊师爱友、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表现。
2)业务学习情况
考核研究生所学课程的成绩、学分,考核研究生执行培养计划(包括个人培养计划)的情况以及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情况。
3)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考核研究生阅读文献数量、文献综述报告能力、对国内外学术动态了解程度、实验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在论文选题、参加学术活动和科研工作中表现的自学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以外出调研、参加有关单位实际工作为主。
4)身心状况
考核研究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考察其能否从事论文阶段的研究工作。
5)开题报告情况
考核研究生是否按时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并开题,计划安排是否科学、合理,能否按时完成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等。
2. 开题报告及答辩
开题报告是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一般安排在第三期末完成。报告基本内容包括论文题目、文献总结(国内外研究前沿、动态)、拟研究问题的提出、实施方案、研究方法、科研问题的解决思路及预期目标等方面。填写《延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表》,由本学科开题报告答辩小组统一组织并考核开题报告。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二个等级。开题报告结束后,研究生提交开题报告考核表。对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一个月后重新开题。
3. 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1)学位论文选题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① 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② 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③ 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④与工程紧密相关的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
⑤ 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⑥ 工程设计、实施与管理。
2)学位论文形式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论文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结论;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包括企业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论文发表等);致谢。
3)学位论文内容要求
① 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② 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新见解;
③ 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④ 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
⑤ 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⑥ 对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论文,具体要求如下:
A. 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投入了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
B. 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C.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4)论文答辩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且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通过预答辩后,方可进行论文评阅、答辩。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必须由2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担任(含副高),其中1位是在实际工作部门工作的相关专业领域的校外专家。在两位评阅人均同意组织正式论文答辩的前提下,方可进行正式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由学院按有关规定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由5-57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含副高)专家组成,其中1位是在实际工作部门工作的相关专业领域的校外专家。
5)毕业与学位申请(学位授予标准)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按要求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各环节要求、成绩合格、通过正式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延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达到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工程专业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