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群工作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招生就业 | 学工动态 | 延大首页 
 学工动态 | 学工队伍 | 学长导航工作室 | 规章制度 | 源泉期刊电子版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学工动态>>学工动态>>正文
新时代 新石油人赓续血脉新传奇
2025-04-15  

作者:郭洒洒     核稿:常佩艳

扎根

张佳琪,原延安大学石油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20级学生,于2022.03-2024.03服役于武警新疆总队,现为延安大学石油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22级学生。

张佳琪的爷爷和姥爷都是退伍老兵,从小便听着他们在部队的故事长大。在她五岁时,妈妈曾问她以后想要干什么,也许是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她毫不犹豫的说出:“我想当兵”。后来她慢慢的长大,对部队的热爱也愈来愈深。时间在流逝,但她心中对部队的向往只增不减。

2020年秋,张佳琪进入了延安大学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这个在新时代延安精神“加油站”党建品牌引领下的红色学院,用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延安精神和石油精神武装师生头脑,使张佳琪成为天然的新时代延安精神传承者。当她漫步在杨家岭的黄土窑洞间,触摸斑驳的桌椅,泛黄的书籍,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枣园的每一孔窑洞都诉说着艰苦奋斗的往事,每一件文物都闪耀着为民服务的光芒;王家坪的一砖一瓦都镌刻着人民军队的辉煌战史,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革命先辈的军事智慧;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抚摸粗糙的纺车,似乎能感受到南泥湾的劳动号子;在宝塔山俯瞰延安城,感受革命圣地的壮阔历史;站在当年开垦的梯田上,远处传来的《南泥湾》歌声仿佛在山谷回荡,南泥湾的稻田里依然生长着庄稼,更生长着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张佳琪都会这样想:就这样你还要去当兵吗?当兵就要迎难而上!我们的革命先辈克服了多少困难才迎来了最终的胜利,在延安这个革命圣地上,在这片红色热土,作为延安大学石油学子,从三代“铁人”到新时代群英方阵,石油人不负使命,接续走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长征路,我怎么能被这点问题所打倒?每每想到这里,她就浑身充满了力量与激情。每一次的坚持与努力都像水分滋润着她的内心,让她更加扎根于自己的理想与热爱。

启航

青春的激情与梦想扎根于她的内心,让她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满怀着对部队的憧憬与向往,2021年3月,张佳琪毅然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应征入伍,可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体检不合格。看着同批报名的人一步一步的顺利进行着,她的心里五味杂陈。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心中的那份热爱,她告诉自己,绝不能放弃。半年后,她再次报名,一路顺利走到定兵前,可现实又一次给了她沉重的打击:毕业生优先。重整心态,她对自己说:没事的,还有机会!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要兼顾学业,在学院和学校的工作中也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办好每一件事。终于,在2022年3月,她成为一名新兵。在她第一次摸到胸标的时候,激动的眼泪夺眶而出。定兵那天她在日记本上写到:我将用一生守护我的国家,誓死捍卫祖国的尊严!伴随着一次次的成长,她的身上铸就磨砺的石油精神和延安精神。

淬火

每当有人问起她为什么去当兵?她都会这样回答:“当代中国青年应该有当代中国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履行应履行的义务。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当问题和困难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军队,人民的子弟兵总是把问题和困难挡在自己面前,把人民护在身后。危险和灾难来临的时候,当我们听到解放军来了!就看到了希望,因此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无军无民,无国便无家,军人的脊梁就是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把思念的情感装入背囊,把忠诚和无悔刻入心田。到西部去,到边疆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想要去建设西北,在贫瘠的土地上大喊祖国万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时代将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而作为当代中国青年的我们,更是应该扛起这面大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的安居乐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她高估了自己的适应能力,也低估了新疆恶劣的环境。初到新疆,昼夜间巨大的温差让人难以适应。风沙又混着烈日,脸被刮得生疼,皮肤像被架在炭火上烤,又干又裂,晒脱皮的地方像地图上的荒漠区,本是二十岁少女滑嫩的脸庞,此时看上去却如砂纸一般粗糙。但环境的艰苦并没有磨灭她的意志,她总会想起石油人闯荒原、进大漠、出国门,征战“死亡之海”,挑战“生命禁区”,直面风险动荡,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长跑并不是张佳琪的强项,在同年兵中略显劣势,但她从不言败,三公里从刚开始的不及格到后边考核时的高于优秀水平,仰卧起坐从两分钟73个到两分钟138个,她说:“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了希望”。

后来她如愿成为了一名特战队员,她说:“用信仰坚定方向,用毅力超越梦想,特种兵的每一天都充满挑战,但正是这些造就了无所畏惧的我们。”在某一天的极限体能训练中,不少战友都掩面哭泣,那天班长说:“看着你们,我们也很心疼,但是你们是女特种兵,先是特,才是兵。我们是特战部队,必须拿出特战部队的特有精神来。”这句话在张佳琪的心里深深的扎下了根,在往后的训练中,每当想起这句话,就顿时又充满了力量。无论是吃饭拿筷子的手抖,还是腿软到下楼梯要扶着栏杆,每当想起,心中总想的是——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在驻训过程中,风是流动的烙铁,云是融化的棉絮,顶着新疆五十度的高温,在炎炎烈日下训练,汗水顺着衣襟向下流淌,尽管如此,战士们据枪的手依然未曾动摇。“那时候我们笑着说,我们是把苦嚼碎了往肚子里边咽。”新疆不仅有酷热的夏天,还有刺骨的冬天。战士们穿着棉衣,站在没过膝盖的雪堆中扫雪,眉毛上、睫毛上挂着白白的冰霜,虽然带着手套,但战士们的手依然冻得通红,尽管如此,大家还笑着说:“战士的生活就是这样,有苦有乐有声有色。”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每当看到飞机划过天空,张佳琪都会抬头仰望,心想:“那就是家的方向。”每当在哨位上看向那万家灯火,她的心里总会想起:霓虹灯下的哨兵,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绽放

2024年3月,张佳琪重返校园。在学校生活中,发扬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在担任延安市预定女兵役前教育带训班长及延安大学国护队教官期间,能够以身作则,纪律严明,科学组训,获得延安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两次表扬;在担任石油学院“铸魂国防教育宣讲团”成员及学校的征兵工作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着怀揣梦想的应征青年,荣获多次先进个人奖项。同时能够兼顾学业,取得优异成绩。

“有人问我当兵的意义,我想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述,但是当我们看到一条条旅游,聚会,见面等等的朋友圈后,我想,这就是我们当兵的意义。我们守护的是祖国的山河,是早餐铺的热气,是教室的书声,是所有母亲眼里的光。我们的祖国有很多很美的地方,这么美的地方总需要人去守护吧。”

“当兵的时候总是想让自己的短头发尽量看起来好一点,退伍之后把头发留起来,穿上便装,才发现原来在部队的时候才是我最好看的时候。”

炽热的青春永不后退,我们一往无前!

朝前看,向前看,太阳总会照亮前方。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张佳琪的故事承载着新石油人的奋斗力量,保持着石油人的红色底蕴和战斗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青年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让新时代延安精神“加油站”党支部堡垒更坚,底色更红,引导新青年始终做延安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绽放出时代光芒。




已是首条
下一条:绿茵同窗力 舍友齐争锋 ——石油学院举办趣味运动会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西南石油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西北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生态环境部 中国环境网

 

环评爱好者 教育部 延长石油 中石油 中石化 中海油

联系电话:0911-2650332 传真:0911-2650328 邮编:716000
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公学北路延安大学新区 版权所有:延安大学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
 
党员先锋
团 委
研究生会